会前课程

课程时间:2021年10月17日
课程地点:南昌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课程内容:
课程1:虚实融合;组织者:刘艳丽(四川大学)
课程2:文化计算;组织者:姚俊峰(厦门大学)
课程3:虚拟手术;组织者:潘俊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程1:虚实融合

课程简介:
       虚实融合是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扩展现实(XR)的关键技术。本课程围绕如何将虚拟物体融入真实场景,获得高质量的虚实融合真实感展开介绍。首先讲解保证虚拟物体与真实世界具有正确几何关系的虚实空间几何配准方法,包括SLAM、三维目标跟踪等;然后介绍进一步提高虚实融合视觉真实感的虚实遮挡、光影一致性等技术;最后展望虚实融合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员了解虚实融合真实感呈现的技术框架,熟悉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后续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对参加课程学院的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几何及图像处理基本知识。

组织者:

刘艳丽  教授
四川大学

个人简介: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大学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0年6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法国国家信息科学与控制研究院(INRIA)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增强现实中的视觉真实感呈现、自然场景光影分析与处理、面向识别的人脸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在IEEE TVCG、IEEE TMM、ACM MM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和主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省部级课题和企业合作项目。2012年荣获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2019年获得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称号。


讲者:

崔兆鹏  研究员
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计算机视觉和几何实验室(CVG)任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主要从事基于视觉信息的三维感知和理解,具体包括三维重建、运动恢复结构、多视角立体几何、三维场景理解、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视频图像编辑等。近年来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顶级期刊和会议(CVPR、ICCV、SIGGRAPH、NeurIPS、ICRA)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ICRA 2020 Best Paper Finalist in Robot Vision。


钟凡  副教授
山东大学

个人简介:山东大学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视频处理与增强现实。在图像视频分割与融合、基于模型的三维目标跟踪等问题上有多年的积累,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CVPR,SIGGRAPH Asia,ACM Multimedia, IEEE TIP,IEEE TVCG等重要会议与期刊。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骨干承担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获2014年度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

 


邢冠宇  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

个人简介:2013年6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赴美国Temple University开展访问学者工作,目前为四川大学视觉和成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方面的研究,特别在基于图像和视频的场景光照、材质逆向绘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IEEE TVCG、CGF、PG等计算机图形学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973项目和国家863项目。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虚实融合总体介绍(总计约30分钟)-刘艳丽
1.课程介绍(5分钟)
2.虚实融合概览(15分钟)
3.虚实融合最新应用(10分钟)
第二部分:虚实融合中的视觉SLAM(总计约55分钟)- 崔兆鹏
4.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15分钟)
5.集束调整(Bundle Adjustment)(10分钟)
6.回环检测(Loop Closure Detection)(10分钟)
7.基于深度学习的SLAM系统(15分钟)
8.休息(5分钟)
第三部分:虚实融合中的三维跟踪技术(总计约50分钟)- 钟凡
9.三维跟踪在增强现实中的作用(5分钟)
10.三维跟踪的基本方法(30分钟)
11.三维跟踪的最新进展与趋势(15分钟)
12.休息(5分钟)
第四部分:虚实融合光影一致性处理(总计约50分钟)- 邢冠宇
13.真实场景光照分布估计(30分钟)
14.虚实场景阴影交互处理技术(15分钟)
15.虚实场景镜面映射效果处理(10分钟)
第五部分:虚实融合发展展望 - 刘艳丽
16.总结与展望(15分钟)


课程2:文化计算

课程简介:
       “文化强国、科技兴邦”为国家战略。科技无国界,文化显特色。而结合两者,打造文化传承、挖掘、计算和创新应用新范式,是推进我国文化和科技文明建设的不二举措。课程内容分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两部分。

参加课程学员的要求: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相关专业。

组织者:

姚俊峰  教授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研究范围为数字化真人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与应用、智能算法研究及过程仿真; 2014年9月入选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2015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百人计划。曾主持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各级项目共7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受理发明专利2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完成学术著作10部,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讲者:

 

张俊松  副教授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2008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副教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Brain Informatics》的Associate Editor,第三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程序委员会副主席。2014年底至2016年初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等校访问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与艺术、脑认知科学等的交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的期刊和会议,如《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ACM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Perception》《Computer Graphics Forum 》《Brain》《Brain Research》和《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上面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参与863、97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十余项。2014年指导本科生获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6年指导研究生获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大会最佳论文奖,2020年获“第十六届全国智能CAD与数字娱乐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数字娱乐与艺术研讨会”最佳论文奖。


洪青阳  副教授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厦门大学副教授,天聪智能创始人,全国人机语音通讯会议(NCMMSC)常设委员,公安部安防行业标准(SAC/TC100/SC2)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识别、声纹识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科技部创新基金2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2013年,当选为公安部TC100/SC2标准委员,参与制定声纹识别第一个行业标准。2014年底,主持研发的大规模声纹检索系统分析语音超过10万小时。2015年,其主持研发的社区矫正声纹识别系统应用到福建、江苏、广东、辽宁、广西等十三个省市。2018年3月起,研发的声纹识别技术在华为智能手机落地应用。2018年11月,带领厦门大学xmuspeech团队在第三届“东方语言语种识别竞赛”获得第一名。2019年1月,成功研发闽南语识别和合成系统,其中闽南语合成是国内首创。2019年起,其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到司法、电力、证券等行业。2020年6月,出版专著《语音识别:原理与应用》。2020年11月,担任第二届声纹识别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共同主席。


佘莹莹  副教授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发展委员会理事。2011年毕业于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跨媒体智能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 论文近30篇,以第一作者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所指导项目获得国家级顶级赛事奖项16项,个人获得4次国家级顶级赛事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文旅部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主持并参与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以及福建省科技厅项目。


王量量  副教授
厦门大学

个人简介: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2018年欧盟Erasmus+短期访问学者,厦门大学乡村营建社创始人,福建省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组办公室专家组专家。2016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获得由世界未来基金会(World Future Foundation)颁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优秀博士论文奖(PhD Prize in Environmental & Sustainability Research),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数字化、城市设计、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总计约110分钟)
1.课程介绍(5分钟)
2.闽南话的语音识别与合成(20分钟)
3.闽南语与普通话的机器翻译(25分钟)
4.胶片电影数字化修复技术(20分钟)
5.闽台传统建筑文化数字化解析(25分钟)
6.休息(15分钟)
第二部分: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处理技术(总计约100分钟)
7.闽南戏曲音乐演奏机器人乐队(25分钟)
8.书法数字化建模与智能创作(25分钟)
9.基于闽南语的古音合成(20分钟)
10.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智慧营建(25分钟)
11.总结与展望(5分钟)
课程3:虚拟手术
课程简介:
       虚拟手术作为正在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是集现代医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生物力学、材料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其目的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指导医学手术所涉及的各种过程,包括:手术计划制定,手术排练演习,手术教学,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术后康复等。虚拟手术技术具有手术环境及器械响应可控,可重复演练等多项优点,成为未来外科培训及个性化精准治疗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将从虚拟手术的研究意义、概念、应用、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员对其有一个由浅入深的了解。
组织者、讲者:

潘俊君  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个人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虚拟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虚拟医疗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虚拟手术,计算机动画,医学可视化等。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IEEE VR等国内外顶级及知名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并担任多部国际期刊的评审人。授权专利12项(含美国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成果技术转化3项,是北航“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基金”获得者。目前已承担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人社部优秀归国人员创新项目在内的20余项课题。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2008年获得“伯恩茅斯大学学者”荣誉头衔。2019年获得英国Global Visiting Fellowship Award(全球获奖者5人)。2020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虚拟手术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消化系肿瘤计算机辅助诊疗平台研发与临床应用)。2021年获“苏州相城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课程提纲:
1.课程介绍(10分钟)– 潘俊君
2.虚拟手术的研究意义及进展(30分钟)– 潘俊君
3.目前虚拟手术的最新技术(20分钟)– 潘俊君
4.虚拟手术系统简介(30分钟)–潘俊君
5.休息(10分钟)
6.粒子系统(30分钟)–潘俊君
7.柔性体物理动画(30分钟) –潘俊君
8.休息(10分钟)
9.力反馈渲染(30分钟)–潘俊君
10.总结与展望(10分钟)–潘俊君

课程4:AR平台

课程简介:
       作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元宇宙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社交和娱乐体验。通过对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建,同时结合图像、物体识别等AI技术,可以做到理解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而创造虚实融合的超现实互动。本课程首先介绍近几年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平台的发展情况,然后重点介绍商汤科技研发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SenseMARS是商汤打造的元宇宙技术赋能平台,拥有多项关键技术,例如:AI、数字人、空间计算、SenseInception开放平台等。其次介绍SenseInception开放平台,SenseInception开放平台是城市级场景的高精度数字化地图构建,AR内容制作与开发的一站式的空间计算平台,深度融合了AI+AR/MR的技术,可以在多种系统平台和终端设备上实现室内外场景下精准定位、导航导览与虚实融合的效果。最后介绍SenseInception开发平台的开发案例,涵盖了高精度地图采集、地图构建、Unity AR应用开发,视觉定位,AR框架实现,体验优化,资源管理等方面。该课程可以帮助具有编程基础的师生以及广大AR开发爱好者们快速掌握开发大场景AR应用开发过程。

组织者:

盛崇山  研究总监
商汤科技

个人简介:商汤科技研究总监,负责SenseAR开发者平台和SenseMARS空间计算平台的框架设计搭建。参与国家标准组织SAC/TC28/SC24的标准制定工作,主导一项移动端增强现实系统接口标准制定和推广。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规模场景实时绘制、集群并行绘制。

 


讲者:

谢潮贤  产品经理
商汤科技

个人简介:商汤科技城市级AR平台产品经理,主导AR平台建设,参与相关AR解决方案落地;一直从事AI+AR相关产品设计及策划,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陈至钊  高级工程师
商汤科技

个人简介:陈至钊,商汤科技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课程提纲:
1.课程介绍(5分钟)
2.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平台发展简介(20分钟)
3.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介绍(35分钟)
4.休息(10分钟)
5.SenseInception开放平台介绍(60分钟)
6.休息(10分钟)
7.SenseInception开放平台开发应用案例(60分钟)
8.总结与QA(10分钟)